千百年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民众惯于逐水草而居,流行“行走的帐篷”。近年来,为改善民生,该州探索出“环境治理+旅游减贫”的藏区发展路子,打造了环境友好、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等主题的千余藏寨,藏族民众暂别“游”牧生活,安居生态村寨乐当牧家乐“掌柜”。
“今年旅游旺季牧家乐共收入3万多元”,碌曲县尕秀村藏族大叔阿旦的旅游收成,让人欣喜,也让人欣慰。吃“旅游饭”,“吃”出了牧家乐吃得乐开怀,阿旦大叔的“致富经”,正是甘南农牧民扔掉贫困帽、阔步奔小康的缩影。
谈及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无论因地制宜还是因势利导,一个“因”字传递出的信号很明确,脱贫没有包打天下的捷径,也不可一把尺子量到底,而必须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脱贫之路。
具体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它是我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可用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且难度大来形容。而同时,这个地区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是浓郁的民族风情,乃至众多的红色遗迹,都深受好评,最适宜发展旅游业。如果把资源优势变发展优势,于扶贫而言,则有事半功倍之效。
事实上,当地早就铆足劲头发展旅游业,大做旅游文章。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当地政府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和实施旅游脱贫富民工程,一方面注重保持原生态乡村风貌,突出藏族特色;另一方面则注重升级改造,推出一批批富有特色的旅游示范村,鼓励农牧民发展牧家乐。
“环境美了,口袋鼓了”。更令人赞叹的是,在甘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获得生动践行。甘南发展旅游业,是以保护好当地生态为前提,实现“绿色”致富。换言之,当地旅游开发,并没有走过度商业化之路,而是在致富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比如当地开展“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这样的路径选择,无疑充满远见。
从暂别游牧生活,到发展旅游业,同样一个“游”字,却有不同内涵。如果说前者代表了一种传统,那么后者则意味着时尚。从过去的人畜混住,到如今院落、厕所、厨房被改造,再到接入现代化设施,甘南农牧民改变的不只是生活方式,还包括精神状态,这无疑值得赞叹。正所谓扶贫不是扶“口袋”,还要扶“脑袋”,精神风貌“刷新”了,更具现代化思维了,就更有动力拥抱新时代。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甘南“游”出的扶贫路,深具现实意义。我们常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扶真贫、真扶贫上,还体现在扶到点子上、抓在关键处,更体现在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好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甘南藏族自治州走出的扶贫路,放在全国的扶贫大业中观照,无疑更值得剖析。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在发展旅游业上坚定而从容地走下去,甘南的明天会更好。
中新网南京4月15日电 (徐珊珊 通讯员 何雨田)14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
中新网6月27日电 据山东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消息,近日,山东省荣城市人民检察院...
“大暑”撞“中伏” 申城刚刚拉响今年首个高温黄 色预警信号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
近日,据央视报道,法国巴黎一环保官员表示,在巴黎的非饮用水,如用于清洁街道...
2019年8月14日,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市民在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平局”...
据报道,包括“鸟类大熊猫”东方白鹳在内的野生动物有望得到更好的保护。26日,...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5日电 (董文博)工资从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日前,人社...
“助盲行智能眼镜”工程样机产品及佩戴效果图。十七所/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 近日,四川发现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引起业界关注。7月12...
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记者张佳琪)世园会开园一个月以来,交通运行总体平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