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不少行业似乎天生是女性的专利:育儿催乳、老人陪护、保姆保洁、医院护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男性服务人员逐渐出现在家政护工行业中,他们的登场拓展了服务的边界。然而记者发现,由于可供男性工种选择的范围有限,加之一些传统观念影响,男性护工成了家政市场的稀缺资源。(见2019年12月26日《工人日报》)
在家政市场,男护工稀缺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用工难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仅约400万,经过护理及相关专业系统训练的护理员不超过30%,而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不足三分之一,护理领域劳动力供应呈现人才整体缺口大、专业护理人才短缺、男性护理员尤其短缺等特点。
男护工稀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收入不高,以北京某家政公司平台数据为例,该平台现有男护工年龄在45岁到55岁之间,薪资平均每天200元。这意味着,即便工作一整月不休息收入也不过6000元左右。二是社会认同不足,在很多人看来,护工与保姆没太大差别,“我花钱你出力,天经地义”。
总体看,社会分工中,不少行业从业者的构成长期存在着性别差异,甚至很多职业只适合某单一性别的工作者承担。比如,催乳师绝大多数为女性、门卫保安多为男性。这些职业分工因隐私、体力等客观因素呈现出性别分布的不同,实属正常。
但也要看到,有些行业从业者的性别不平衡,并非必须如此。比如,男教师、男护士、男保育员等。正如一位从男幼教岗位上辞职的教师所言,“最不喜欢‘男阿姨’这个称呼,从这一称呼就能看出男老师很难找到归属感。”
某种角度上说,男护工成稀缺资源,凸显职业细分的当下,需要更包容、宽和的劳动环境。未来,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精细,工种也会越来越多元,不同人群对服务也会有更多差异化的需求。包括男护工在内的很多工种是社会发展的刚需。提升社会认同,提高人们对职业划分的认识,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市场眼光,是努力的方向。为此,有的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规定,增加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数量和比例。
促进、推动一些行业从业者性别比例、年龄结构越来越合理、均衡,不仅关乎每个人购买服务的需求能否实现,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发展。
新京报讯 今日,新京报记者从四川绵阳相关部门获悉:游仙石马“726”案发生后,...
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当地时间15日,印度首个自行建造的高铁...
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记者 张栎)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春节旅游晋升“新年俗”。春...
中新社上海7月12日电 (李姝徵 王晓娟)上海警方12日透露,4名潜逃境外的“套路贷...
停课不停学,教育部最新答问 近期,部分地方陆续开始了网上“停课不停学”工作,...
你没时间回来娶我 我就去消防队嫁你 山西新娘中秋千里赴江门嫁消防员 郭朝阳和李...
中新网6月26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称,受餐饮界瞩目的2019年“世界最佳50...
(抗击新冠肺炎)北京293例确诊病例治疗中 一人一方案降病亡率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
今日论衡之世相评弹 从APP代沟感受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王石川 再过一段时间,第...
正在生产急需材料。 蒋薪建 摄 (抗击新型肺炎)“雷神山”医院建设急需材料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