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记者在河南麦收现场采访发现,通过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紧盯市场需求规避风险,活跃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书写“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答卷。
流转托管 规模经营 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麦田里“铁牛”滚滚收割忙,62岁的种粮“老把式”曲良贵算起经济账,收一季小麦毛收入约1000元钱,除去农资成本、农机费用,收益大概400至500元钱,如果再细算人工成本,收益更加微薄。
“种地又苦又累,还不挣钱,年轻人都不愿种地。”曲良贵所在的南阳市宛城区高庙镇谢营村有近5000亩耕地,如今,村里还种地的农户多是像曲良贵一样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民。
曲良贵也曾困惑,等到干不动了,自家的13亩地由谁来种?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后,他逐渐看懂了一些门道。两年前,河南文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以托管形式集中土地,曲良贵将2亩多地托管给公司,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自家享受分红。“一亩地一季保底能分400多元钱。”曲良贵发现,当起“甩手掌柜”后,种粮收益一分不少,他正计划将余下的10多亩地都托管出去。
“传统散户种粮收益微薄,适度规模经营却效益可观。”河南文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景旭宁也算了一笔账,该公司流转4万余亩土地种粮,规模经营后成本大幅下降,除给农户的分成,1亩地每年仍余300至400元收益,公司全年营收过千万元。
“农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激起了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以托管、流转形式集中土地的速度正在加快,适度规模经营渐入人心。”南阳市宛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天海说,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这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可行之路。
分工协作 要素匹配 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老话虽好,但传统散户种植和适度规模经营遵循的规律大相径庭。
“种10亩地和种1000亩地完全是两个概念。”2017年,在河南邓州经营企业的刘飞看好农业发展前景,成立了荣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趁着“三权”分置的东风,首批流转5000亩土地种粮食,却因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不善经营,第一年赔了300余万元。
身为荣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刘飞,开始思索工商资本下乡后到底该怎么种地。“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刘飞决定自己的管理团队主要负责市场对接和农事管理,整地、播种、收割、植保等农业生产环节交由专业的农业服务组织完成。
中新网2月9日电 据青海省卫健委网站消息,2月8日0-24时,青海省报告新型冠状病毒...
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依)随着企业逐步复工,人员陆续返京,北京市对部分公共场所...
资料图:民众冒雨排队购买鲜肉月饼。(图文无关) 殷立勤 摄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市...
不满丈夫185万打赏女主播 妻子将丈夫及主播母女告上法庭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任佳...
中新网8月22日电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22日表示,对国家和省级短缺药品清单中...
二楼扔下1公斤重物体 砸到人身上相当于9公斤重 算算高空抛物有多危险 昨天,本报...
本报讯 (记者方大丰 通讯员胡吉星)“这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商家关门闭店,遭遇了前...
金正恩再次指导超大型火箭炮试射 现场曝光 海外网9月11日电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
胶囊舱自带按摩功能,太空舱像旅馆可以过夜 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3国内航站楼...
旅行平台已有跟团游产品上线 官方回应景区仍处于闭园及灾后恢复重建状态 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