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掩饰的色情内容、赤裸裸地诱导打赏……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沉迷等涉及未成年人的新问题。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清朗”行动,针对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进行专项整治,以切实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然而,日前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网络直播App未成年人保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多数被测App在未成年用户操作过程中,缺少需征得家长同意的功能设置,有的甚至无法有效识别未成年用户;一些App所设置的青少年模式功能流于形式,内容池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超四成被测App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其中尤以软色情内容最为突出。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依然任重道远。
普遍无法有效识别未成年人身份
此次调查中,南都个人信息保护中心结合多个安卓应用商店内视频、语音类直播App的下载排名情况,选取了30款直播App作为测评对象,主要从隐私政策合规、未成年人账号创建及家长同意、内容建设及审核、特殊技术设计(如青少年模式)、充值打赏设置等5个方面展开,考察被测App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用户的网络权益。
结果显示,接受测试的30款App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程度均处于中等或低下水平。其中,无法有效甄别用户年龄、账号注册及部分受限操作需征得监护人同意的环节缺失,是被测App的集中失分点。
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志芳介绍,绝大多数App支持手机号或第三方账号登录,未成年人可以轻松完成账号创建。甚至还出现一些App要求用户在注册时填写年龄,但当用户填写的年龄低于18周岁时,App会自动将年龄调整为18周岁及以上,或禁止用户注册,以规避“平台上有未成年人用户”的情况。
“如果不能识别未成年用户,那么所有针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都无法施行。”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全国人大两法修改专家顾问苑宁宁说。他认为,识别未成年网络用户最有效的方式还是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
《报告》还显示,46.7%的被测App存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内容,其中尤以软色情内容最为突出,主播穿着暴露、言语粗俗的现象广泛存在。此外,三成被测App疑似诱导用户打赏,包括放大打赏图标、弹窗提示用户赠送礼物等,并且70%的被测App无需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通过第三方账号登录后,绑定移动支付方式或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后即可充值打赏。
青少年模式应常态化更新
“在实践过程中,很少有未成年人和家长会主动打开青少年模式。除了内容不够丰富,未成年人不愿意被区别对待也是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说。
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 距离年关越来越近,2020年春运正在紧张有序进行。记者从中...
新浪科技讯 7月16日下午消息,滴滴今日公布警企合作进展。滴滴已与多地警方合作...
中新网9月12日电 由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主办的第三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
近日,2019年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青岛召开。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汇...
OPPO开始在日本市场采用“新策略” 参考消息网10月10日报道日媒关注到,中国智能...
8月底,我国首条高世代OLED面板线LG Display广州OLED项目正式投产,成为全球最大...
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近日公布。科学家首次从单细胞水平上全面分析了胚胎和成年...
“我坚持要求自己上岗时衣着整洁,态度和气,这不只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顾客的...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潘建伟、张强等与合作者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在关闭定域...
珊瑚依靠吸引各种各样的鱼类来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这些鱼类通过执行一系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