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产业总规模突破10亿元,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
汉服热:“小众不小”衍生“大产业”
齐腰襦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今年中秋,在城市游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越来越多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在这些地方闪亮登场,把这个传统节日过得古色古香。
而随着汉服热愈发升温,加之抖音等互联网平台的助推,汉服这个小众爱好已经不小,正衍生出了一个大产业。
有数据估算,今年中秋节期间汉服类订单增长迅猛,超过了粉红少女心、滑梯房等网红类房源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着迷于汉服的复古之美,更热衷于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内涵。
汉服热背后的文化自信
提起汉服热,近几年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不仅学生拥趸众多,在社会上,不少白领也会通过购物网站置办起汉服的行头,出门游玩时装扮起来拍下写真。更有不少年轻夫妇在结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摄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纱的西洋款式,选择中式风格,营造出一份古风古韵。在各大热门景区穿汉服拍照的游客甚至成了一道风景线。
淘宝销量第一的汉服店铺汉尚华莲的店主小若表示,2007年她接触汉服时,这个圈子还非常小众。但现在,小众的汉服品类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汉尚华莲的粉丝已经突破百万。
而在年轻人积聚的互联网社交平台,从早前的贴吧、微博,到今日的B站、抖音等,汉服文化传播的边界被不断拓宽,散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汉服走到了大众的面前。截至目前,抖音APP上排名第一的汉服话题视频数量达到67万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80亿次。
“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有业内专家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回归,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而更多专业人士介入,对汉服行业的发展有良好的促动作用。
在不少高校,学生们着汉服,诵赞辞,行跪、拜、祭、祝之礼的复古式成人仪式成为一种新风尚。在一些地方,年轻人遵循汉婚礼节举办汉式集体婚礼具有着超高的人气和关注度,人们在追求仪式感的同时,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无限魅力。
另一方面,以汉服为代表的古装热,让近年来的影视古装剧在服装和造型的设计上更加“走心”,譬如《长安十二时辰》。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播,也让大众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IP的一种复兴,尤其是在抖音、快手、 B站、微博的推波助澜下,汉服热潮正急速膨胀,成为不可小视的商机。
岭南印记:新马地图上的南海足迹 “下南洋”是人类移民历史上的一段传奇故事。 ...
中国侨网1月6日电 近日,英国英中网刊登文章,讲述了英国著名中餐厅“潘记”的创...
原标题:大品牌跨界营销如何不翻车? 最近,麦当劳宣布与华裔设计师亚历山大王(Al...
中国市场的服装销量一年减少了178.5亿件 消费者不爱买衣服了吗? 休闲、潮流、都...
闽派鞋服“三巨头”的兵法奇门 从我省运动品牌中期业绩谈起 8月26日,安踏发布上...
厦洽会集美区共签约项目44个,覆盖行业数目及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宜居宜业的集美区...
原标题:多款羊绒衫被检不合格 昨天,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市场上销售的60款羊...
中新网1月21日电 记者获悉,中国首部火箭军题材剧《号手就位》1月20日在浙江江山...
1。防晒指数是越高越好吗?要真越高越好,怎么不出SPF值1000的防晒?其实防晒不管...
770余家中国企业亮相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 产品走出去,更要品牌走出去 本报驻德国...